一、课程背景

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实力的象征,20世纪50年代,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高瞻远瞩,审时度势,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,毅然作出了我国发展“两弹一星”(即原子弹,导弹和人造卫星)的英明决策,1956年10月8日,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,由此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不断发展的序幕。
随着中国全面进入空间站时代,航天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工作,更是作为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前进的重要保障,站上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位,以航天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可以进一步拓宽科技教育的思路,积极实践科教育人的理念,促进师生科学素质的健康和谐发展,保持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活力。
我们紧密围绕“航天报国、航天强国”的核心思想,坚持“匠人匠心、成而飞之”的课程理念,在“学、做、练、赛”多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下,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航天科学技术教育普及,培养爱国情怀,传承航天精神,培育“飞天少年”,未来航天“后备军”,孵化中国航天未来人才。
二、课程概况
◎适用年级:1-6年级
基础课程:1-3年级
进阶课程:4-6年级
◎课程简介:航天模型是一门针对7岁+的青少年特色科技创新课程,内容以“航天专业知识+航天模型制作+航天赛事拓展”的形式呈现,以航天器模型、火箭发射、卫星应用、深空探测、太空家园建设等实践场景相结合的活动,让每位学习者通过观察、调查、设计、制作、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“操作”体验,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动力、增强科技素养、拓展时空视野和培育家国情怀,发展核心素养、落地全面育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。
◎课程特点:“学、做、练、赛”多位一体的课程体系,集知识、趣味、动手、创新于一身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、在学中创新、在创中转化,真正体现了青少年科技创新课程的精髓和内涵。
◎课程意义和价值:
「跨学科融合」 航天和空间科技场景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、科技、天文、历史、地理、文化、政治方面的要素,课程内容的设计针对一个场景广泛关联相关学科内容,做到STEAM的无缝代入。
「提升素养」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航天精神,全面培养学生理性和客观的基本思维素养。
「开拓视野」 全面了解和体验航天科学与航天技术,大大丰富和延伸了科技教育的内涵和范围,非常适合在小学阶段开展,满足不同兴趣、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。
「激发兴趣」 技能方法层面,强化动手实践能力、激发科技兴趣、增强学科应变能力。
◎课程课时:16课时/学期 32课时/学年
◎授课形式:航天专业知识+航天模型制作+航天赛事拓展
◎开班人数:10-30人
◎授课教师:团队持教师资格证或科技模型相关资质的教师
◎授课时长:1-1.5小时
◎竞赛输出:市、省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,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。
三、课程理念
◎坚持“航天科普”特色,注重航天爱国主义教育。
◎遵循特色教学模式“航天知识普及+航天模型组装制作+航天竞赛技能”、注重“抽象概念和模型实物”的转化对接,“动手和动脑”的结合。
◎玩中学、学中做、做中创。